当前位置: 天龙师傅 >

“亲民”的英国新首相,玩的仍然是精英的游戏

来源:天龙八部网站 作者:天龙八部sf

  之所以称他们为“民粹型领袖”,是因为他们的形象和作为往往被认为都是为了讨好民众的欢心,或者反过来说,民众之所以喜欢他们,就是认为他们是属于老百姓的。但实际上,他们仍然是成长于一种纯粹的精英环境之下的。

  就在昨天,英国出了个新首相——鲍里斯·约翰逊(Boris Johnson)。

  

 

  Boris Johnson | Getty Images

  有意思的是,鲍里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,似乎都有很多人形容他是“英国版特朗普”。为什么?

  1. 新首相鲍里斯=“英国版特朗普”?相似却又不一样

  不仅因为很多人认为鲍里斯和特朗普两人外型颇为相似,而且他们都是说话口无遮拦的政客,甚至在谈及其他政治人物时也丝毫无避讳或顾忌。

  比如当年鲍里斯就曾经批评过美国的希拉里,他怎么形容希拉里呢?他居然说,希拉里就像是医院里的变态护士,专门以虐待病人为乐。

  鲍里斯和特朗普最标志性的相似之处,恐怕就是两人都有一头蓬松的金发。只不过特朗普的蓬松金发通常梳理得相当整齐,而鲍里斯的金发却是一副“桀骜不驯”的模样。

  

 

  左:鲍里斯,右:特朗普

  不过你要是仔细研究,就会发现这两个人的分别还是相当大的。最直接的就是他们的衣着。特朗普虽然穿衣品位也不怎么样,但总算是力图整洁。而鲍里斯,就常被认为衣着品位相当不合格。

  他的衬衫经常充满褶皱,总是很随意地掖在裤子里,时不时还可能露出一角,他还曾被人拍到过袜子包住了裤腿,或是穿反了袜子。

  但就是他这样一种不修边幅甚至乱七八糟的衣着风格,有时候却让英国民众觉得他很好。这是为什么呢?

  

 

  可能很多人已经忘了,2008年时鲍里斯以伦敦市长的身份参加过北京奥运。闭幕式上,作为下一届东道主代表,鲍里斯要接过奥运的大旗,但当时引发一次小风波,国内很多人批评鲍里斯对这场典礼不够尊重,为什么呢?倒不是因为他诙谐夸张的动作,整个人大大咧咧的样子,而是因为当他出来时西装的扣子居然没扣上。

  要知道,一般在穿西装的场合,如果是身着单件西装外套,那么坐下时外套的扣子就要解开,但是站起来的时候,尤其在正规正式场合,就需要把扣子扣好,这是一种礼仪。

  当时中方的陪同人员其实也都注意到这一点,给了鲍里斯很多暗示,后来干脆直接提醒他扣子没扣好,但是他好像全然不顾。由于这件事,鲍里斯在英国也受到了许多批评,但是你知道他是如何回应的吗?

  他居然说,他是故意的,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态度或抗议。

  

 

  就是这种口无遮拦的说话风格、不讲究的衣着打扮,反倒让他在很多英国民众心中广受欢迎。

  他当年能够击败备受欢迎的伦敦工党前市长利文斯通,就是因为许多伦敦人认为鲍里斯看起来挺可爱、挺幽默,像个老顽童一样,而且好像还很真诚。

  

 

  但他怎么可能称得上真诚呢?他曾经在任职记者时,因为擅自编撰受访者没说过的话而被炒鱿鱼,从政之后也常常被认为前言不对后语,立场时常转换。这一点倒是跟特朗普有几分相似。

  2. “民粹型领袖”的胜出,却只是刻意设计的形象

  鲍里斯和特朗普这种类型的政治人物,在近几年西方世界甚至包括亚洲地区都甚为流行,通常被称作“民粹型领袖”。

#p#分页标题#e#

  这些人物完全不同于传统认知或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家。他们基本不会过多考究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说什么话,基本随性而发,穿着打扮也相当随便。

  之所以称为“民粹型领袖”,也是因为他们做这些事往往被认为都是为了讨好民众的欢心,或者反过来说,民众之所以喜欢他们,就是认为他们是属于老百姓的。

  此话怎讲?有一个例子就是前任美国总统小布什,他也是一个说话很怪的人,尽管没那么混乱,但是常常会拼错字、用错词。

  这时候为什么那么多选民反而会喜欢他?那就是因为,他们意识到原来这个看起来“高高在上”的人其实跟你我一样,也都是普通人,也都会犯这种毛病,拼错词、用错字、说错话,他是属于我们的同类人,是可亲可爱的。

  

 

  小布什

  这种想法当然很有趣,因为这意味着今天选一个政治人物出来,看的不是他的政纲,也不是他的政治往绩,不是看他的能力,而是觉得这个人的个性态度,至少表现出来的性格是一种非常讨喜的风格。

  比如许多人喜欢特朗普就是因为他口不择言,同样的,英国人喜欢鲍里斯也出于类似的理由。可是我不得不指出,这些政治人物的形象其实很可能都是一个精心设计出来的形象。

  鲍里斯的衣着随意、说话口不择言,符合刚才所说的“民粹倾向”,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形象是刻意营造的。

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他平常说话总是显得粗鲁无礼,乱开玩笑,随意侮辱人,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他的演讲,以及读他过去做报社记者和杂志总编时的文章,就能发现他在写作中明显不是这样的。

  尽管大胆,但是他的用词用字,常喜欢用一些相当古老的生僻字,这绝不是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。

  要知道,鲍里斯不仅不是个目不识丁且粗鲁的“傻小子”,他其实还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,而且大学专业学的是古典学。

  西方教育中所谓“古典学”,研究的是古代希腊罗马相关的文化知识。鲍里斯从小就对古典学尤其感兴趣,喜欢希腊的东西。

  2012年伦敦奥运会,彼时还是伦敦市长的鲍里斯负责接待奥林匹克委员会。在一场晚宴上,他送出了一首用古希腊文写的品达体诗,专门献给奥运。当然这首诗不是他自己写的,而是他特别请牛津大学一位著名的、颇受普罗大众欢迎和敬仰的古典学家,阿芒德·丹古尔(Armand D’Angour)教授所著写,丹古尔教授同样致力于复兴古希腊音乐。

  虽然诗并非鲍里斯所写,但是他在电视镜头前,也展现了自己的古希腊文素养,就用古希腊文将这首诗朗诵了一遍。

  鲍里斯一直都在推动大众去了解、去学习古希腊文化。

  他当年除了做杂志编辑之外,也写过很多书,其中一本书是来自于他所制作的一档电视节目,叫做《罗马之梦》(The Dream of Rome)。节目顾名思义,讲述的正是古代罗马的辉煌盛世。

  

 

  鲍里斯的“罗马之梦”

  但是身为一个政治评论家,鲍里斯当然不只是想简单地做一档BBC式纪录片,讲述古罗马文化历史政治那么简单,他还要透过这个节目传达一种政治讯息——

  他想要做一个对比,传递出古代罗马在统一大部分欧洲地区时,那种统一状况跟今天的欧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他认为古代罗马所控制的广大欧洲,那个时候的罗马才是光荣的、璀璨的,而且政治上也是和谐的,是个了不起的帝国,但是今天的欧盟却一无是处,这一点也让他在欧洲圈子里恶名昭彰。

  3. 懂得迎合大众喜好的“民粹领袖”,实际上在纯粹的精英教育下成长

  说起来,鲍里斯虽然是这样一个“民粹型领袖”人物,很懂得迎合广大民众的喜好,但实际上,他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上层社会出身的人,接受过真正的精英教育。

  他曾经就读的正是英国顶尖的中学——著名的伊顿公学。

#p#分页标题#e#

  

 

  伊顿公学时期的Boris | Washington Post

  从伊顿公学毕业,就进入牛津大学的贝利奥尔学院就读——这是牛津大学之中最著名、最古老的学院之一,也因活跃的政治氛围著称。

  从鲍里斯的读书经历可以看出,他其实一直都是在一种纯粹的精英环境下成长的。

  而这种精英环境基本上已经为他预备好了,一个典型的英国式政治人物的养成背景。

  此话怎讲?首先我们看伊顿公学,英国首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罗伯特·沃波尔 (Robert Walpole),被后人认为是英国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任首相,而这位首相就是伊顿公学的校友。

  从他开始,伊顿公学总共为英国贡献出过20位首相,在全世界范围内,大概都没有哪一所中学能够与之比拟。

  而鲍里斯就读的大学——牛津大学,更是为英国送出了27位首相,与牛津齐名的剑桥相比之下则只有14位。如果夸张点说,这两所大学(牛津剑桥)几乎垄断了现代英国史的首相人选。

  很多人认为,英国其实从来都未能摆脱“精英政治”,哪怕它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,但是绝大多数时期,掌握国家政坛最高位置,掌握国家政治命脉的,其实都还是同一圈层出来的人。

  这同一圈层的人,甚至是同一学校的校友,乃至同一时期的同学。我们现在目睹的英国政坛,简直可谓一个大型“同学会”。

  

 

  鲍里斯(前左一)与卡梅伦(前排中)同出自伊顿

  比如英国前首相卡梅伦,和鲍里斯就是同在牛津上学的同班同学,包括这一次与鲍里斯同期竞选首相位置,常被称为“中国女婿”的杰里米·亨特,也都是牛津的同学。

  也就是说,刚刚结束的英国保守党党魁竞选,其实几乎就是一场同学之间的竞选。

  所以很有意思的是,在英国就有文章评论道,今天英国政治和政坛如此一塌糊涂,牛津大学应该首被“问责”。牛津应该好好反省一下,你们的精英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。

  

 

  牛津读书时期的鲍里斯 | Getty

  4. 英国首相,文科专业“优先”?

  我希望你注意的一点是什么?英国这些名校出来的政治人物,他们当年在大学就读的专业是什么,其实很有趣。

  前面已经提到,鲍里斯研读的是古典学,而上一任首相梅姨读的则是地理学,卡梅伦读的就是牛津有名的“PPE”。

  什么叫做“PPE”?其实是哲学、政治学和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简称。

  再前一任首相戈登·布朗(Gordon Brown)学的则是历史(爱丁堡大学),再之前的托尼·布莱尔 (、(Tony Blair)稍微特别一点,学的是法律。

  如果一路往回追溯,可能一直数到丘吉尔(丘吉尔没有上过传统大学,读的是军校)后会发现,英国战后的一批首相里,他们有个共同特点,那就是基本都是学文科的,而且是经典意义的文科。

  所以这让我们看到什么?在英国,其实向来很崇尚的是,政治人物应该是文科专业出身,这和美国喜欢法学专业、律师出身的人物不同,也跟我们中国,可能通常比较多是理工科专业出身的人当政治领袖不一样。

  因为在英国有一种很传统的观念,认为只有学文科,尤其特指那种最死硬的文科——比如历史、古典学、哲学——才能算作是真正有教养、有素养的人。

  当然,这种想法其实根本是一种非常精英的想法。

  对人文素养的强调到了英国这种地步,其实饱含着一种极度的精英心态,为什么这么说?

  你可以试想,什么样的人会在大学选读类似古典学、历史、哲学这类专业?通常而言,是那些就读精英中学的人,或者至少是非常有名的私立学校,包括部分优质的公立学校。

#p#分页标题#e#

  对这些将来要从政的人而言,文科给他们的养分是什么?那就是,第一表面上看更加具有人文关怀,其次则是更懂得一种修辞的技巧,一种说话的方法,乃至于要带着一种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今天所处的时代,以及将要应对的种种复杂局势。

  这种想法实际上相当古典,基本是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时期就已经开始萌生。

  

 

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,当时那些我们今天称为“人文学者”的人,有点像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,游走各国之间,希望得到各城邦领主以及实际统治人的注意和认可,贩卖他们的知识和学问,以及相应的治国之策。

  他们正是相信自己所学的一整套古典学问,包括希腊罗马的修辞学、文学、历史等等,能够让一个人变成通才,而唯有具有通才能力的人才能够胜任一个国家的领袖,去管制好一个复杂的社会。

  那么,英国直到今天其实都还有着这样一种想法,即认为文科比较能够训练通才,这种通才人物更有资格和能力去处理复杂的政务,也更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,也更加懂得人类的复杂心理以及背后的社会力量。

  比如刚才提到牛津大学的首创专业PPE,这个专业科目的设置,就被认为是专门为了培养未来首相的。

  理由是这种设计,其实是要教导学生学会用哲学、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眼光以及思考工具,来分析看待我们的社会。

  哲学给到一种最基本的思考方法的锻炼;政治学,当然是为了了解我们人类的公共生活,权力的分配与制衡;经济学,则是要了解今天市场经济情况下,各种复杂的经济要素之间的互动,以及整个经济的趋势的变迁。这门专业里,会将三者融汇打通,让学生以综合的人文社科能力来看待今天的时代。所以,这也被认为是一种最典型的通才教育。

  

 

  但是,话说回来,是否表示学文科的人,读了PPE专业的人,从政就一定比较好呢?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。

  如果要看历史上,英国战后最杰出的首相。通常公认成就最大的几位,反而好像不是读文科的人——比如,丘吉尔虽然的确是个文人,还拿过诺贝尔文学奖,但他念的可是军校;另外一位,则是著名的撒切尔夫人,她念的却是化学。

  你可能会问,这说明什么呢?对不起,其实都不说明什么。

  我只想说历史真的很有趣,充满太多的意外和偶然。

  如果回头想一想,这种认为文科专业的人更有通才能力,能够治理好国家的想法到底通不通?要是放在我们国家来看,好像又不太行得通了。